老屋漫語
最新消息
徵選辦法
推廣活動
網路人氣票選
歷屆得獎作品
老屋新生觀察地圖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3
2002
2001
生活實驗所
主題特色:
【住宅類 首獎】
頹圮的木造建築記載著 90 年來的故事,
時代的演進在生活機能上產生了變化,
為孩子創造一片天空的初心,
讓空間不只是懷舊,而有著新的活力。
實驗著成人、孩童、城市以及街道的比例,
在室內感受室外,
在單一住宅單元感受到街廓,
由這個街廓去反饋城市,
同時也進行一場時間的實驗。
潮小屋
主題特色:
【非住宅類 首獎】
代表台灣山林及底蘊的「綠色」,
代表台北步登建築的丁掛磚,
為殘破老舊閒置空間,
以設計語彙妝點回當初老建築迷人的狀態。
透過實體空間凝聚人,
帶動成為「社區創生」的發展基地,
當老屋新生作為都市的酵母,
引爆更豐富的城市內容及經濟發展。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主題特色:
【社區空間類 首獎】
位處於溫羅汀的巷弄街道中,
63 歲的老舊眷舍,
透過眾人之力「共構共享」,
在各種親切、經濟性高的材料運用下,
打造出寬敞透亮的學習與交流空間,
成為開放、彈性、無障礙的公共平台。
作為100%公共性的非營利攝影圖書館,
這裡,是以台灣為主體,
為所有人開放,
不分男女老少都能自由學習攝影的共學平台。
特別獎
Bito・永樂
主題特色:
【技術特別獎】
跳脫大稻埕的傳統樣貌,
充滿紐約情懷的大面窗戶,
考量立面美觀的管道間,
讓不管室內室外都呈現美好風景。
好的設計是來自於好的生活,
開放式的辦公空間,
讓更多的靈感在此交會,
延續永樂座的娛樂文化創造精神。
特別獎
台北NPO聚落 NPO HUB TAIPEI
主題特色:
【經營特別獎】
荒廢二十年的北一女教師眷舍,
搖身一變成為大大小小非營利組織的
工作空間與交流場域。
整合永續發展目標、社會創新、國際鏈結,
在老屋新生的同時,
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公益助力,
讓城市再生與街區再造的工作能以此實踐。
特別獎
玩味旅舍 Play Design Hotel
主題特色:
【故事特別獎】
承接了約有四十年歷史的和泰大飯店,
從玩味旅舍到玩味沙龍,
透過台灣設計與美學風格語彙,
呈現不同的新生故事。
以太原路為軸線,串連赤峰街及大稻埕,
藉由空間改造與創新經營模式,
將旅館轉化為國際旅人認識「台灣設計」的旅行接觸點,
讓房間轉變成可以住的台灣設計博物館。
網路人氣獎
天成文旅 華山町
主題特色:
【網路人氣獎 & 非住宅類 入圍】
秉持著保存大於開發的精神,
華山町以「貯藏華山 1950」作為主軸,
「貯」象徵著與銀行產業的連結,
「藏」則代表著華山的酒廠歷史。
從無梁板建築、雙層鐵窗、洗細石地板,
到隨處可見的金塊金幣,
以精心設計的眾多元素,
帶領旅人走入時空軌跡。
入圍獎項
CCL House
主題特色:
【住宅類 入圍】
沿著蜿蜒山路所來到的,
是遠離城市喧囂的陽明山,
微風輕拂樹影搖曳,
陽光灑落在彷彿自土地而生的建築上。
不以新建,而是尊重原有地景,
以藏代顯,以拙代炫,
當庭院成為前後之端景,
生活中心也投入自然之中。
入圍獎項
舊屋的溫度
主題特色:
【住宅類 入圍】
在雙剪刀式的梯間漫步而上,
迎接返家的是城市的光景,
退縮的陽台擁抱了整片綠意。
鐵皮頂加空間的新詮釋,
在老斜屋頂桁架、斑駁舊泥牆間,
舊料新用為空間帶來重組與延續,
臥室散發的檜木舊料香味,
牆上的身高刻度,
也為居住的回憶刻上一筆紀錄。
入圍獎項
萬華陳宅
主題特色:
【住宅類 入圍】
伴隨著自我成長的老家,
成為了下一代茁壯的空間,
彼此的生活共同交織在小小坪數之中,
退縮的小陽台成為了喧鬧中的一方天地。
生活科技的運用,
老屋的不便也能迎然而解,
新生的不只是空間,
還有更多的生活方式。
入圍獎項
什木工地
主題特色:
【非住宅類 入圍】
在南港少數存有的老街上,
連棟長屋的簷廊空間下,
紅磚與器械融合為風格獨具的硬漢風景。
與老屋相輔相成的木工技藝,
新生的面貌,不只是空間,
而是街區的活力,
有如社區中的修繕基地,
老物件與老屋的多元可能就在雙手下展開。
入圍獎項
岸汐職人聚落
主題特色:
【社區空間類 入圍】
穿過典型社區住宅大樓之間的狹小巷弄之中,
始得發現這片藝術、職人、創新、設計的實驗天地。
不同類型的獨立藝術工作者匯聚於此,
共同改造閒置空地,
老舊的麵線廠與曬面空地,
在風格強烈的壁畫與塗鴉下,
就像是有機而生的曬藝術空間。
透過資源共享與激盪創意,
獨立藝術工作者匯集於此,
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入圍獎項
中心新村
主題特色:
【社區空間類 入圍】
台北市唯一完整全區保存的眷村,
依地勢建造有機擴建的軍眷老家,
在那個年代排隊前往溫泉公共澡堂,
鄰里間的互助交流,
在現今成為文化資產聚落建築群之下
以社區關懷據點,
透過共餐、課程與志工隊相互串聯,
積極推動眷村文化聚落再發展。
入圍獎項
南機拌飯
主題特色:
【社區空間類 入圍】
陰暗閒置的南機場忠恕市場,
開啟了空間新亮點。
這裡我們拌飯不賣飯,
以共享的大廚房與維修站,
串連不同社群與社區民眾
作為共享經濟的實驗基地,
從連結中看見改變,
感受街坊鄰居與社群團體的互助共好。
入圍獎項
日日昌小公寓
主題特色:
【社區空間類 入圍】
來自昌吉的日日昌,
期待社區能日日昌隆有活力,
透過新興團隊孵化實驗計畫,
建立一個共同學習、交流的都市再生社群。
期待由下而上,
具草根性的翻轉社區與城市。
在老屋新生中,
尋求空間的彈性運用與各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