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落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
- 規劃設計:JC Architecture 柏成設計
主題特色:
初心——創造一片孩子的天空
生活實驗所的前身,是一棟於日據時期興建的百年老宅,位處於溫州街、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群中,歷經國民政府搬遷來臺,二二八戒嚴,也見證了在政府領導下,台灣經濟起飛的輝煌歷史。長時間的荒廢,滿地的雜草,鏽黃的鐵釘,剝落的磚瓦,腐蝕的木造結構,但即使裡頭滿布灰塵,卻有著迷人的魅力,JC Architecture 柏成設計的創辦人夫婦兩決定將其打造成一座生活的實驗所。
即便身處在城市裡,仍舊嚮往著天空、渴望土地,希望能讓陽光直射床沿,也可讓雨水直接打在臉上,因此以創造一片孩子的天空作為初心,在百年老宅的基地中,試圖創造一個新型態都市生活的可能性,當活化城市的閒置空間,也讓空間的本體孵育使用者。
不完美之中的新舊置入
頹圮的木造建築記載著90年來的故事,在這基地找尋一種新的使用模式,不必太完美,沒有多餘的設計語彙,剛好足夠讓這個老空間有新的活力。時代的演進在生活機能上產生了變化,當拆解一個現代家庭的生活行為,並且置入歷史性的建物空間單元,就好比在學習與一位老者對話,要所有保留也要有所不同,企圖將歷史進化,讓空間不只是懷舊。
在老師傅一筆一畫,一刀一刻之下,原有的窗框得以回復原樣,新舊材料的結合,不僅僅傳承著過去的美好,也融合未來的可能性。這些材料與老件,有著時間累積出來的味道與層次,在繁瑣的步驟,精細的測量、評估之下,一步一步,用最踏實的方式來完成它。
213 公分高的磨石子牆區分了公共空間與私密,日式主屋部分為主要的住宅空間,50年代增建部分成為公共空間客廳以及廚房,也因應公共空間為彈性的對外空間,不定期的開放聚會以及社區研討。現代且純淨的材質強烈的對比著歷史,由門口插入牆面也象徵著新的能量的注入。
家的尺度與流動性
孩子一向是空間的主角,讓空間保持自由,讓孩子們走跳於其中,所有的空間既是走道也是停留,既可開放也可以閉鎖,每個空間的配置都讓流動相互連結,主浴空間連結了主屋,後院,餐廚,浴缸也成為戶外夏日遊戲的道具。
綠色植栽也扮演流動性的介質,光與風藉此流動與傳播,透明屋頂的陽光走道,承載一個大樹也引導到房子的盡頭,戶外的紅色的梯子直達屋頂平台,連結了上與下,更是連結了街廓與城市。
在這裡實驗著成人,孩童,城市以及街道的比例,在室內感受室外,在單一住宅單元感受到街廓,由這個街廓去反饋城市,同時也進行一場時間的實驗,不同時空背景推疊,從日據時代昭和町,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增建,近十年來的荒蕪,我們都刻意留下一點紀錄,日本木材會社的印記,五零年代單身宿舍隔間的痕跡,院子裡雜生的藤蔓,讓未來在這些基礎向上推疊。
「這是一個永遠未完成的設計案,是一個有機的生活容器,是一個生活的實驗場域,我們更不是唯一的設計師。」
委員觀點 / 連振佑
映照著透空藍天,生活可以是一個懷著都市綠角落的居住實驗。
望眼皆是當年日本時代的官舍,或獨棟、或雙拼的日式家屋遺構,身為設計師,居住者並不是以全盤回復的觀點,以厚重的歷史包袱來詮釋空間。
透過反思當代人在都市求生,對於居住極度渴求以及稀缺,設計師透過機能性的概念重構這座閒置的文化建築,以「家庭」為主題,重新給予台北一個暖溫度,孩子的生活、遊戲動線串起自門口到後院的空間串流與節點,採光的引入與探求,讓屋子彷彿有了生命在不同時代中有機的茁壯生長。
一個賦予空間重構的生活實驗,從都市水泥叢林裡,找到文化的幼苗澆灌茁壯、找回消失的藍天綠地,一小看似微小卻驚(藍)天動(綠)地的生活實驗,在這裡透過空間的時代演繹、孩子的走跳探尋,真實的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