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特色: 經過設計團隊八年的努力,重新磨亮這批被人遺忘的歷史建築群,而原雜亂幽暗之植栽,變成清爽且具有在地特色的綠樹,與紅磚牆、木屋架相互呼應,形成華山創意園區紅樓區之新特色。不僅是舊建築修復的再利用,更為配合周邊環境做一整體規劃設計的最佳範例;修復後之紅樓區配合華山創意園區的氛圍,重新塑造尺度優美的都市空間,將原來被遺忘的都市死角,重新回到市民的共同記憶裡。
-
主題特色: 建築師利用白色F R P 格柵遮陽板作為外牆的表面材料,美化原始紅白相間老舊的立面,希望提升這個22年老舊建築與整個西寧國宅地區周邊的質感。考慮基地腹地狹小且交通頻繁的特質,建築師發展了預構式的工法,鋼結構與格柵等構件, 都以模組化的方式在現場組裝,減少工地的焊接工作並縮短工期。立面上與白色格柵相間的綠色植栽綠網兼具過濾汽車廢氣、遮陽固碳、減輕都市熱島效應的功能。晚間白色格柵配合L ED節能燈管變身為「城市光盒」,成為淡水河邊明顯的地標。
-
主題特色: 迪化街1 5 5 號位於「迪化街歷史街區中段地區」,立面風格為傳統閩南建築樣式,其特徵在於不帶任何裝飾性的立面,且亭仔腳與主屋一體化,是將主屋的一部分讓出來做為亭仔腳的建築形式。
-
主題特色: 設計單位認為,運用乾式施工法式將凌亂線路統整於外皮結構體之間的管槽,是解決現有狀況的最佳策略。相對於週遭凌亂的建築立面,設計單位覺得〝安靜〞的表皮反而更能賦予此建築的自明性。相同的石材、不同的表面處理、簡潔的鐵件的組合為建築物建立〝簡單〞而〝深輪廓〞的新面貌, 設計單位表示: 「單一私人建築並不容易對環境帶來巨大影響。但這都會是點滴力量漸進累積的起始」。
-
主題特色: 規劃設計者希望藉由社區共同的參與,增進社區整體對於該作品之認同感,因而自工程施作起,便由在地社區組織督導團隊,以雇工購料的方式完成。整個過程中皆由社區做主,僱請在地經驗深厚、愛護自家環境的工班研究所需材料、施工方法,並且依照實際需求採買材料。社區的組織自發主動進行監工,除可節省成本,亦能確保工程的實施品質、開發社區創意、凝聚感情等等的好處。
-
主題特色: 參與規劃和經營之團隊皆為臺大地質系畢業系友,本於感懷對母系的情感以及多年推動地質科學科普教育工作,期許打造「青田七六」為以地質科學科普教育為核心目標的推廣基地。將「青田七六」以驛站的概念運作,透過既有的文化創意產品( 臺灣3 6 6 花)、日式餐飲服務、免費地質科學與古蹟解說導覽,吸引民眾參與和重複來訪的意願,並紀念地質大師馬廷英教授對學術的貢獻。
-
主題特色: 朵兒咖啡館內裝以朵兒藍及白色為主調,搭配馬賽克瓷磚以及原木吧台呈現活潑的氣息。朵兒藍的牆壁上手繪圖飾則帶來一點女孩喜歡的浪漫風格,原本在屋子深處較為陰暗的地方,利用採光罩增加日照後,也搖身一變成為採光充足充滿綠意的中庭。
-
主題特色: 這棟日式老宿舍在規劃時,有兩個主要的大方向:一是想保留它原始的樣貌, 讓繁忙的臺北有新的都會意象,並有足以看到綠意的開闊空間;另一為社區美學的實踐,將原本規劃之停車場改為社區口袋公園, 讓社區的孩子們可以自由進出, 玩溜滑梯、騎木馬,也讓坐在咖啡店的人能夠面對自成一格的綠意安靜空間。
-
主題特色: 本基地座落於民生社區中央公園旁,位在一棟近三十年的七層老華廈社區之三角窗一樓,原是音樂教室兼住家。設計者想在這個建物中,創造出一個多功能的空間, 並配合屋主的工作與興趣,將用途集中在廣告設計辦公室與創意商品販售, 同時兼具可讓人感受到愉悅與輕鬆的開放空間吧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