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熟成之路-台北老屋新生大獎20週年歷程回顧

2021-05-19

臺北城新與舊的包容性

    臺北市處在多元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有著不同時期的建築,交錯堆疊散布在整個臺北市,在臺北的街頭,隨處可發現百餘年來不同時期的老建築物,而城市中新與舊的建築同時並存著,同時,我們亦可以循著這些發展的痕跡,來理解城市的演變。而臺北市政府為了兼顧城市發展、文史脈絡與資源循環利用,有別於拆除式的開發,自2001年起便推廣以整建維護的方式來延長建築物的生命週期,更藉由舉辦「台北老屋新生大獎」來倡議整建維護的重要性。

 

全國性首創的整建維護政策行動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是全國性首創的整建維護政策行動,鼓勵市民主動進行老舊建築物環境改善,創造優質都市空間及居住環境,期盼透過競賽方式,發掘老屋新生創意的各種可能,為此,臺北市政府自2001年起便陸續舉辦都市空間改造、都市彩妝等運動,2012年更名為「老屋新生大獎」,2018年為突顯臺北市新舊共榮的城市意象,冠名為「台北老屋新生大獎」,逐步樹立起「大獎」的高度,並在大獎20週年(2020年)出版《熟成臺北》一書,期許能夠藉由閱讀理解書中案例中所要傳遞整建維護的價值及與城市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性,更進一步加入整建維護的行列,展開老屋新生的具體改造行動。

 

回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回望「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的過往(2001年~2020年),20年間累積了超過800多個空間參與大獎,表揚近200多件極具創意且多元的整建維護優良案例,除了分別有公有場域或民間單位的空間改造,更不乏有許多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隊公私協力、經營推動之成功案例,得獎作品種類多元,不同型態的空間改造方式,將老屋新生轉化成一種新的經營態度,表現出老屋新生創意的各種可能性。

 

  在整維政策與獎項雙向互動牽引下,大獎早期關注建物立面拉皮整新、工法創新等外顯面向,至今則強調內外兼具的創造建物多元性能,除了整建維護的技術提升,期待這樣的改善不僅能維持在地的紋理,更透過經營讓建物能與大環境共榮共存,重新找尋「以人為本」的生活想像。與此同時,臺北市政府運用多元的整建維護政策,不斷推展與實踐都市再生的各種想像中,觸發更多人與空間在都市中實踐整建維護的更新概念,以及發揮更多的「新生」可能。

 

    而隨著整建維護等概念的推廣,「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得以在成為搭建歷史、情感與空間的橋梁之外,也讓老屋在重生的過程裡,得以重塑其記憶,並延續對於老屋的價值而持續新生過後的動能。而舉辦至今的「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在眾人的參與與努力之下,也讓居住在城市裡的我們,能有更多機會細細體會這充滿歷史魅力的城市。最後,在此亦邀請所有對於相關議題與獎項有所關注的朋友們,持續陪伴「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走過下一個年頭,以及未來的每一步。

 

圖文轉載/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成果專書《熟成台北-20種老屋生活配方》

編輯/張哲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