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維溫度】老屋新生,打造一座公眾為公眾的攝影圖書館
溫羅汀,泛指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交織的巷弄之間,比鄰公館商圈,卻擁有截然不同的氛圍,是一個人文薈萃而靜謐的地區。「我喜歡這裡的生活感。同時這裡也有許多獨立書店與藝文空間,聚集了很多有趣的人。」攝影師曹良賓 ─ 人稱「阿定」分享著這個區域的魅力。
在溫羅汀有著許多的名人故居、古蹟及歷史建築等,然而在我們所熟知的老屋樣態以外,攝影師曹良賓與夥伴們,也將一間平凡無奇、破舊閒置的一間房舍,透過多元整建與改造,讓老屋煥發新生,打造了全台灣首間的非營利攝影圖書館「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明亮且通透的建築在鐵門深鎖的住宅區中顯得格外突出,在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敞開的大門前,地板上漆著大大的「FREE TO ALL」字樣,直接向路過的民眾說明他們的理念,更是一個邀請。
「這是一間對所有人開放的圖書館。」阿定深感台灣攝影資源四散、學習攝影的成本門檻很高,且缺乏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讓他想學習波士頓圖書館「free to all」的精神,建立一個共享的攝影圖書館。
在 free to all 之前,是許多人共同的努力與付出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於 2016 年成立,當時還在一幢老公寓的三樓。隨著藏書量愈來愈多,團隊意識到了空間的飽和,開啟思索另尋適宜空間的討論,並重新思索創立的初衷,「既然這是一間公共圖書館,我們希望把改造心力花在更具公共性的空間,更有意義也更有成就感。」
阿定回顧,當時他們看到「台北市政府徵求民間提案活化市有閒置房地實施計畫」,認為計畫中的基地是符合他們所找尋的,便提案申請,然申請的路上亦是種挑戰,雖有多組團隊對這基地有不同的想像,最終也順利由他們「以修代租」的方式改造現在這個老屋。
在找尋空間的過程,不僅讓人聯想,是空間找人,抑或是人找空間,這種互為表裡媒合的關係,如同空間與人找尋交流的饗宴。而找到了基地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如何將狹窄陰暗,採光不足且潮濕的空間,重新改造。在整建的過程中,除了移除戶外破舊鐵皮擋水板、解決漏水問題,也將室內隔間牆全數拆除,嘗試打造在外面就能一眼看穿的圖書室空間。
現在一進到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門口放了一個特別的書架,架上是一本本五顏六色的小書,小書上寫著個人或組織的名字,眾人戲稱彷彿「光明燈」,「Lightbox 攝影圖書室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有著這些人的幫忙。」
幫忙的形式不一,有人捐書、有人捐款、有人成為團隊夥伴或志工,還有令阿定印象深刻的一段故事。「在我們改造這個空間的時候,鐵工師傅聽完我們的理念後表示要捐『玻璃』,木工師傅也利用剩餘的木料,免費幫我們做了桌子。每個人都用他們的方式在幫助這個空間的成立。」
在空間整建完成不久之際,Lightbox 攝影圖書室也參加了 2019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最初在報名時,因為不是想像中的典型老屋,也不是商業空間或是傳統的社區空間,團隊們對於獲獎的念頭並不高,但是這樣子集結眾人之力,共享共構的成果,獲得該屆評審的高度肯定,最終獲得該年的社區空間類首獎。
阿定表示,「這是大家一起完成的空間,得獎了,就像是對於參與的每一個人的肯定,大家都很開心、與有榮焉。」作為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社區空間類的首獎,Lightbox 攝影圖書室,讓大家看見不同於以往的老屋定義,也打開了對於城市老舊空間,藉由多元整建維護後活化運用的可能性。
多元共存的空間,充滿可能性的城市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的另一大特色為「無障礙空間」。阿定回憶,當時仍在位處三樓時,曾有枴杖使用者為了參加活動、七八十歲的攝影家為了捐書,辛苦地踩著僅半步寬的階梯上樓,「因此我們在找尋空間的時候就希望是一樓,並打造成無障礙空間讓不同族群的人也可以進來這個空間。」
成立至今,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在這個空間舉辦許多攝影相關的活動,讓來自不同地方喜歡攝影的人們,得以在這裡齊聚討論。同時,他們也希望讓更多非專業人士接觸攝影,「我們想設一個 office hour,解決大家遇到的攝影問題。」阿定表示,生活中大家拿手機拍照偶爾會有技術上的小問題,他希望能教大家簡單的技巧,讓大家不覺得拍照是一件很難的事。
對阿定而言,有一個能讓各種不同的人「平等共存」的空間是一件重要的事,「差異其實是一種力量,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可能性。」他認為,城市景觀亦如是,若將老屋都打掉,而一致以新房子取代時,反而會覺得窒息無聊,「其實老屋也承載了舊的文化與價值,不該完全否定過往的歷史。若我們在老屋中加上新的巧思,也能夠豐富這個城市的樣貌。」
「一座城市應該要能夠包容不同的聲音,不該讓人無處可去。」集眾人之力而成的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秉持著為所有人開放的理念,讓在這個空間中的每個價值都能被同等重視,當城市中的各個老屋空間也能藉由整建維護,讓老屋的文化脈絡留存,而讓空間迎向更多元的可能性,那這座城市也能成為攝影鏡頭下最美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