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10 最佳10件作品
- 座落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40巷
- 規劃設計:乘四建築師事務所
主題特色:
傳統步登公寓的新生
本作品建物屋齡約為35 年左右的房舍, 坐落於師大商圈旁寧靜的住宅巷道,為傳統步登公寓的一樓,進去後是隔層三房,是臺灣步登公寓最常見的格局狀態。因為久未人居,屋況越來越差,希望利用空間整修提升居住品質。由於基地原有狀況為鐵皮包覆,經規劃設計團隊與屋主溝通所需的使用空間後,盡可能讓空間回到原樣。
設計細節回應街區,材質特性感受時間變化以「時間」為題,透過材料特性的變化來感受時間,從化學實驗中用來引導液體的玻璃棒獲得啟發,使用常見的3 號光面鋼筋取代傳統落水鏈,並在周圍的鋼材中使用了防鏽處理,唯獨鋼筋落水鍊不做防鏽加工,使其隨時間與雨水反應,而這是在此空間中第一個能夠感受到時間的因素。
設計過程中,屋主除了提出更新自家一樓立面的需求外,也希望一併更新與鄰居共用的一樓進出口及雨遮,達到舊大樓微拉皮的效果。將整體約20% 的預算放置室外空間的拉皮,期許專注建築外部表情的心意能使臺灣小社區的街道表情更好。橫拉門部分,則是透過物理上的運動來感受時間的流逝。經多方數學計算與使用現有材料下完成舊有圍牆變成電動門片的形式,改善立面質感。
改變空間的主從關係
並從過去到別人家作客的經驗, 觀察客廳使用定位上常與起居室、視聽室有所混淆,容易變成以電視為空間的主體,忽略餐桌是人們樂於彼此交流的地方,於是與屋主溝通後,嘗試將空間主從關係進行調整,先將臥室和公共區域由一道牆面隔開,用餐空間和客廳則按樓層高度劃分, 不再圍繞電視而生,將地下一樓的客廳更換原有樓梯,使用玻璃踏階引入更多自然光線外, 餐廳則規劃於入口處,同時為回應入口緩衝空間的需要,將餐桌45 度轉向。
以材料與工法凸顯建築本身的表情在柱與樑的施作過程中使用鑿刻工具慢慢鑿出其原本樣貌,嘗試讓建築本身具有一定的表情,有趣的是挖鑿的過程中,也意外的鑿出了35 年前遺留在模板內的手套; 外牆面使用大量的臺灣品牌樂土( 水庫淤泥改質技術材料) 及回收廢鐵製作物件製作;燈具除有使用原貌碳化後鏽蝕的鐵製作或有以回收鐵製成,也有利用回收圓框鐵件置入於地坪中,保留了施工中的髒汙及時間,用以對照周圍;而「時間」的概念也在許多物件與材質中展現出來。
「時間」是近幾年規劃設計團隊一直討論的重要元素,嘗試在各個角落讓人「看見或是觸摸時間的流逝」,著重的不是結果,而是實驗的過程。很幸運的,基地本身位於臺北市熱鬧市區,其四周的舊街廓提供了足夠的歷史作為養分,以及足夠的採光讓材質的運用可以更容易被觀察, 使設計團隊能夠將「時間」呈現在日常生活中。
【委員觀點】
打破常見的空間配置原則,以空間原有特性創造出獨特的生活想像與體驗。— 張麗寶
這件作品算是今年蠻少數的步登公寓住宅,空間位於一樓,需面對採光與隱私的問題。規劃設計團隊利用長型窗戶打破立面比例增加美感,並以特殊玻璃引入光線至室內空間,達成保有光線又維護隱私的效果。而在車庫應用黑鐵製作的摺疊式拉門,更自行研發鐵件製作屋簷下的落水鍊,可看見在立面處理上跳脫一般老屋的思維。
而室內空間因包含一樓及地下室,打破常見的空間配置原則,將過往地下室僅作為儲藏室的次要使用,翻轉成客廳做為主要生活空間,以挑高天井的方式創造開口,使光進入地下室解決潮濕陰暗等問題,並打造落地書櫃貫穿不同樓層,串聯起一樓及地下室的關係;在一樓的入口空間則作為餐廳使用,餐桌斜放退縮出大門出入口的面寬,使通道更為寬敞;主臥室善用建築物本身的優勢,將天花板改為透光材質,創造天井下洗澡的情境。
此件作品可看見設計師將建築本身的劣勢轉為優勢,以空間原有特性創造出獨特的生活想像與體驗。也因為主題設定為「時間」,無論是在室內保留原有樑柱的水泥敲除面或是落水練的鐵件材質與雨水空氣接觸後產生生鏽質感來顯示時間的刻痕等細節, 這件作品都提供一個示範效果是老屋不一定要全面更新,而是透過設計師的創意適當保留歷史感彰顯房屋的性格達成新舊平衡。
由於設計師本身是非常喜歡挑戰工法,包含主臥室一根根原木排列的床架、與餐廳之間如藝術品的燈飾,或是一樓到地下室的玻璃層板都是做過非常多實驗的結果,因此在設計手法與材質使用的創新面向上這件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並值得嘉許。
-
規劃設計: 乘四建築師事務所
營造施工: 乘四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