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有情﹒老屋有常

一座城市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具有包容的性格。

臺北市建城一百多年來,在臺北的街頭,皆隨處可見這百餘年來不同時期的建築物,城市中新與舊的建築而並存著,而循著這些發展的痕跡,亦可理解城市的演變。為了兼顧城市發展、文史脈絡與資源循環利用,有別於拆除式的開發,臺北市政府自 2001 年起便推廣以「整建維護」的方式延長建物的生命週期,並透過舉辦「台北老屋新生大獎」以強調整建維護的重要性。
 

一座城市之所以經典,更是因為對於好的價值的堅持。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自 2001 年起持續推動以來,鼓勵市民主動創造優質都市空間及居住環境,期盼透過競賽方式,發掘老屋新生創意的各種可能,迄今邁入第 24 屆,累積近 1,000 件作品報名,表揚 245 件極具創意且多元的老屋新生案例,透過這些優良的案例,更可觀察大獎在整建維護政策發展及社會環境議題等面向的實質影響,不論是從政策整合、空間與人及社群互動下,大獎歷年表揚的觀點,從奠基到轉變分成四個階段:
 
2001-2009 彩妝角度的城市視野:「新與美」的首都想像
2010-2011 建構臺北厝的論述價值:「從外至內」的思想質變
2012-2017 文化風格市場的深化呼應:「老屋新生」品牌的建立
2018-2024 ​多元生活樣貌的場域精神:「以人為本」大獎精神
 
都市更新為都市再發展的重要政策,亦為都市空間改造、提升都市環境及景觀的手段,依據都市更新條例第四條規定,可分為重建、整建及維護三種;然就目前執行成效而言,仍著重在拆除重建的範疇。為進一步喚起市民對都市景觀及居家環境改善的認同,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自 2001 年起陸續舉辦都市空間改造、都市彩妝等運動,並於 2012 年起更名為「老屋新生大獎」,2018 年亦正名為「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期許都市更新策略「整建維護」能從政府部門政策再向外推展,落實並鼓勵市民對老舊建物的軟硬體進行改造,創造得以延續其歷史脈絡、與周邊環境共生出新的空間使用型態,使空間乃至都市得以由內而外地再生。
 
在臺北市如此複雜、多變且新舊混合的都市環境中,老屋的存納如何取得整體平衡是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加以近年社會大眾對於老房子的觀點有很多轉變,逐步從過去注重修復再利用,到更加重視人、老屋、環境關聯性,身為一個隨時代不斷進化的大獎,我們期望能持續挖掘具社會影響力、賦予老屋新生想像的作品,繼續為城市留下重要且經典的改造案例。

未來期待透過年度作品從中觀察老屋從使用面、經營面到技術面的新生趨勢,提供臺北市持續朝向宜居城市的發展作參考。鼓勵以老屋作為生活的新選擇,結合各領域的專長作為媒介,創造人及老屋與城市一起生活、一起前進的永續社會。